独自拍视频14个月收入20万 网红麦小登仍在起步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魏文杰 见习记者 田鹏举 2020-09-24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魏文杰 见习记者 田鹏举)9月19日,待父亲定期复查结束后,麦小登第一次在短视频平台上向226万粉丝透露父亲的病情:肾病综合征、陈旧性肺结核、右肾切除术后。

  4000多条评论中,多数是安慰她,或向她提供就医信息的。也有人提出问题:“看来是有团队了呀,不然谁给你们拍的视频?”

  成为短视频平台签约作者一年多来,370余个短视频,让25岁的麦小登和她63岁的父亲,成了大家眼中的“网红”,被关注、被模仿,也被质疑。

  麦小登清楚,这条路才刚刚起步,她要想办法走得更稳,做个不一样的“网红”。

  走红后 被质疑“父亲是租来的”

  3个多月前,麦小登“火”了。这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经媒体报道后,引来更多关注。身高1.65米、体重不到90斤、瓜子脸、大眼睛、及腰长发……她的长相,与大家印象中的农村人形成反差。父亲王云坡也没想到,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居然还上了央视。

  麦小登拍她和父亲的日常

  然而,伴随走红而来的,还有质疑,网友说她作秀、摆拍,说她父亲是租来的。

  麦小登真名叫王晓楠,家在豫北一个小乡村,距离滑县县城50多公里。不大的院子里,树上柿子层层叠叠,“荞麦”和“钱多多”(一黑一白两条小狗)跑来跑去,一只大白鹅、一群鸡是父亲的宠物,还有4只兔子在一旁悠闲地吃树叶、打盹儿。

  麦小登拍摄家里的小黑狗与大白鹅打架

  王晓楠自幼在这里长大。两个月大时,她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和奶奶、姑姑把她带大。特殊的家境让她从小心生自卑。姑姑家的妹妹弟弟纷纷考上北大、复旦、南航等名校后,她因成绩一般,在大家族中不被看好。麦小登暗下决心,要为自己的将来换一个赛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她还记得,初中时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父亲”赢得好评:写父亲接到老师电话,得知女儿生病后,开着拖拉机赶去学校接她,因为紧张撞到墙上;写父亲在学期末,作为优秀学生家长代表上台领奖时的开心和骄傲……

  那时,喜欢读青春文学作品、爱好想象的王晓楠,产生一个想法,将来要把父亲拍进画面,像电视里那样,“让大家都知道他,可爱又伟大”。

  18岁时,王晓楠到郑州读大学,曾怀揣借来的700元钱、执意去往外面世界。彼时,她不曾想到,多年后会又回到乡下小院,回到父亲身边,因用视频记录日常生活而走红。

  14个月收入20万 起床就想“拍什么”

  2017年,王晓楠大学毕业,摆过地摊卖衣服,在培训班做过语文老师,在一些小公司当过编辑、文案,创业做过外卖……支撑她不停折腾的,只不过是很朴素的愿望,“要赚钱,减轻家里负担”。

  起初,视频创作也是兼职之一。新闻专业的她,平日喜欢研究拍摄、剪辑软件。创业做外卖时,她就把自己的日常拍摄下来,剪辑成片,有时还会穿上汉服去送外卖,出现在镜头里。

  “外卖女孩”的人设,让她第一次领略到舆论的喧嚣:“一看就是假的。”“外卖是自己做的吗?”“是来体验生活的吧。”……刚开始她很认真地回复,后来越发感到无力,委屈得哭。

  定期回村照顾父亲时,她会随手拍些村里的生活场景,拍她和父亲的日常,粉丝日渐增多。

  被平台识别并签约后,“外卖女孩”成了三农博主,她给自己取名:麦小登,寓意庄稼五谷丰登。

  在王晓楠的视频中,有父女俩收小麦、打农药、薅西瓜、开拖拉机等日常劳作场景,还有小院里鸡飞狗跳的场景……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为“新田园故事”,她也被网友称为“拖拉机女孩”“瓜二代”。

  麦小登拍她和父亲的日常

  比起“网红”,她更愿意自称视频内容创作者,且想做出个人风格:接地气,有故事,正能量。创作一年多,她清楚地感受到来自平台背后大数据算法的压力、粉丝的期待和内容产出的焦虑。

  目前她的收入全靠内容创作,视频平台根据粉丝和非粉丝点击量等数据,计算收益。去年7月至今,王晓楠收入20万元左右。她给自己更新了设备,也让这个曾被列为贫困户的家庭得以脱贫。

  为了保持日更,她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考虑“今天要拍什么”,她知道,一天不更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也有可能掉粉。为了完成当日计划,熬夜到次日凌晨两三点剪片子是常事,脸上爆痘也是常态。

  但时间久了,粉丝对同质化内容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想要增强粉丝黏性,就需要拍出更高质量的视频,而这单靠她个人力量来维持,挑战很大。

  今年3月,王晓楠注册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但目前还没有员工,她既发愁在小县城如何找到合适人才,也担心负担不起员工工资。

  “风光”背后 学习应对网红生活

  在外人眼中,网红麦小登是很“风光”的。她成了村里的“稀罕人”,成了别人口中“年入百万的成功人士”,也有传言“有电视台花上百万与她签约”。

  有人从她家门前过,总会用带些戏谑的口吻说:“咱也去做网红吧。”“你瞧人家多轻松,天天啥也不干,都能挣恁多钱。”

  还有人找上门来,说家里也有生病的父亲,也是单亲家庭,想学习拍视频赚钱。不过,对方在初步了解平台如何运作、视频如何拍摄后,再也没了下文。

  村里过会(民间节日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邀请唱戏班,也有人来找她,想让她出钱。县城一家饭店,请她免费吃火锅,想借机炒作一把。当地银行聘请她做宣传大使,请她策划拍摄金融普及知识小短片。还有些与她所做内容并不沾边、以政府名义举行的活动,也以直播、拍视频为由头,邀请她参加。

  银行请麦小登策划拍摄金融普及知识小短片时,她给父亲讲脚本

  如今,面对误解,王晓楠更多是一笑而过。但面对纷至沓来的活动邀约,她仍不清楚要怎么应对。若是答应,就需要占用创作拍摄时间;她若拒绝,却可能会被解读为“耍大牌”。

  “河南农村版李子柒”的称谓见诸报道后,有人抨击她蹭热度,但她明白,“李子柒是一个标杆,我不想成为她,也无法成为她。我就是一个普通vlog博主,目前也没那么大成就,称号都是被别人赋予的”。

  王晓楠记得《小王子》中有一句话:“想要驯服一个人,就要冒着流泪的风险。”眼前的“网红生活”,正是她要想方设法驯服的。

  3年签约期满后做啥 她有很多设想

  曾一心想做新闻主播的王晓楠,很庆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王云坡也没想到,原先很内向的女儿会做这样一份工作,还把他捧成了有两万粉丝的“五老哥”,带他坐飞机、坐游轮,去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让村里的同龄人极为羡慕。王云坡不识字,也不明白百万粉丝是什么概念,在他看来,只要女儿走正道,做啥都支持。

  9月20日,麦小登和父亲在翻看往期视频

  对于网红直播带货之路,麦小登没有回避,她说,这是保证收入的必然动作,但如果可以选择,还是会选有特色的农产品,可以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尽管农产品利润往往较低。

  为了做好内容输出,最近,她也在尝试突破。走出小院,带着父亲去二十多公里之外的万亩荷塘,拍荷花、挖莲藕;去三个多小时车程的红旗渠,将太行大峡谷风光融进视频内容;还在寻找其他有特色的乡村,搜集可拍摄的素材。

  与平台3年的签约期即将过半,签约到期后,路该如何走?

  麦小登有一些设想:做工作室,搭建团队,继续做内容创作者;或是积累资源,做线下实体产品的生产销售;也可能是做自己喜欢的做尽兴了,找一个常人眼中的安稳工作。

  未来终究会走哪条路,麦小登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她需要做好的,是当下。

责任编辑:杨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