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明亮,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河南省大数据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嵩山智库副秘书长,中央军委科技委首批受聘某领域主题专家,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首席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电子信息学科领域首位),河南省优秀专家。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领域的交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央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和企业重大产学研横向项目多项。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将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从制约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难题出发,创新提出灵境迁移理论与方法,在群体行为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工社会仿真推演、人机融合工业智能质检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多套国家急需的装备与系统,成果被应用于国防、制造、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国防效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ACM TOG、IEEE TPAMI、IEEE TVCG、IEEE TIP、IEEE TMM、CVPR、ICCV、IJCAI等本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30余篇。
数据,这些散漫在空间里触不到、摸不着的符号,却含着巨大的威力。徐明亮所处的研究领域——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便是一个执数据之利器,破世界丛生之荆棘,护卫人们生活安全便捷的领域。
徐明亮说道:“我的研究方向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成长和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时不我待的内在驱动力。”
瞄准技术前沿、国家需求,开启科研之路
在大学期间,徐明亮迷上了编程。大二下学期,他有机会接触到了网络游戏引擎的技术开发,“本科阶段有一位水平很高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我在游戏引擎方面的起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2002年,是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大受欢迎的一年,但网络游戏产业的技术却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当时,徐明亮身边也有沉迷于打网游的同学,而这些游戏多来自韩国、日本。网络游戏作为国家文化产业之一,是重要的网络阵地,对人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个背景下,徐明亮有了强烈的想法,想做一个自主研发的游戏引擎。“当时的想法很朴素,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呢。”徐明亮说道。之后,他联合在技术社区的朋友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本科时,徐明亮便开始阅读与之相关的国外专利论文、看最新的资料。
一开始,徐明亮便已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稳稳地落在一条叫做追求技术前沿、满足国家需求道路的起点位置,开始了他的科研之旅。
后来,他在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开始研究一些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入职郑州大学后,他的研究方向更是紧跟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的脚步:城市交通大脑的科学研究致力于解决交通治理的问题,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无人化的工业部件质量检测……
刚入职时,徐明亮经历了一段迷茫期,一个人辛苦忙碌做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觉得还是不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空有经历和想法,是做不成大事的。”所以,他开始建立团队,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目前,徐明亮的团队里已有十几位年轻教师和二十多位研究生,“有了这么一个规模,我们才能去承担一些大任务。”
科技工作者就像是运动员和艺术家的结合
在虚拟数据和现实应用之间,徐明亮找到了联通的桥梁。在疫情期间,他敏锐地意识到科技防疫的重要性。结合专业优势,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奋战50余天,先后研发了河南美钥健康码公共服务云平台、复工复产复学疫情风险态势感知与干预推演系统等多套应急装备与系统,这些科技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一个个带着精美图案的美钥健康码,汇聚起了河南省广大群众的基本健康信息。同时,为了减轻疫情防控工作者引导人们扫码填报的负担,他们还研发了首创的视频美钥二维码技术,让二维码上的内容动起来。“这个视频二维码可以给你演示怎么扫码,还能自动配上声音”,实现了宣传、填报两不误。
研究视频二维码的过程并不枯燥,队员们都认为这是件很有趣的事,“当时很快,大概一个礼拜就把数学模型和算法设计好了,在一个月内开发并且优化二维码,更新了好几版。”徐明亮介绍道。谁也没有想到,疫情发生之后,视频二维码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
这也启发了徐明亮和团队成员们。“很多科学技术,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完成的。当时研究它,你可能并不知道它何时有用,但当社会发展了,人们需求增加了,它的作用可能就显现出来了。”徐明亮说。
谈到创新,徐明亮打了个比方,把科技工作者比作艺术家和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要想创新,首先得勤奋,像参加竞技体育一样,有一个好身体,每天都能高强度地去工作和奔跑;其二,要像艺术家一样,有想象力和灵感,能有自己的风格。“很多创新不是刻意追求来的,更多的是需要你厚积薄发。”他说道。
将本科生吸纳到科研团队,培养更多“种子选手”
在科研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技术上的挑战、时间和精力上的压迫、科研用房的紧张等等,而徐明亮认为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是学科人才的引进。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是受全社会关注、面向未来的学科,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收入待遇、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多优秀的人会优先考虑在企业里工作,进入高校科研的人才则在减少。郑州如何吸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建设好数字郑州是徐明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徐明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他耐心指导学生,包括科研问题、技术方案等方方面面,能培养出热爱科技和研究的学生是他从事专业工作的一大收获。博士生张梅说:“徐老师对学生悉心教导、对科学研究态度严谨,对科学问题见解独特,使我们受益良多。”
疫情期间,作为交通枢纽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疫情防控的任务是紧迫而沉重的,可学校和实验室已经封闭,团队里的研究生们散布在天南海北,设备条件跟不上应急攻关项目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徐明亮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他将17名优秀本科生充实到研发团队中,通过网络讨论和自学研讨来锻炼学生,共同开发了许多疫情防控的系统设备。面对疫情的考验,他深感加强本科生在科研方面的训练是可行且有效的。
“搞科研不能坐而论道,就应该应用于实际,并且还要有科技报国的担当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世界里,徐明亮站在科技前沿的浪潮里,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