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艺:29岁,舞蹈生涯21年,河南歌舞演艺集团青年舞蹈演员,国庆70周年大阅兵河南彩车领舞演员。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魏文杰/文 受访者供图)12月4日凌晨5:30,在近29小时的行车之后,Z294次列车到站。刚刚结束援疆演出的曾艺,从哈密回到郑州。初冬早晨的冷气让她困意全无。她裹紧大衣,拖着行李箱快步出站,想尽早回家抱抱4岁的儿子。
舞蹈演员外出巡演是常态,曾艺每年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舟车劳顿,早已适应。一如这21年的舞蹈生涯,外人看来她很辛苦,曾艺却乐在其中。大概正如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所言:“如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就可以没有悲哀。”
儿时远赴他乡学艺,
专业课年年第一
曾艺的舞蹈启蒙不算早,8岁才开始接触。得益于天生的修长身材和对舞蹈动作的领悟,曾艺进步很快,第二年就开始登台表演。
11岁时,烟台艺术学校到洛阳招生,父母征求她的意见:“专业教舞蹈的学校,想不想去?”曾艺点点头。
此前3年培训班的接触,让她对舞蹈充满了兴趣,尽管拉筋、下腰这些基本功会练到腰酸腿疼,尽管因为练功摔断过尾椎骨,但她很享受翩翩起舞的感觉。
从洛阳到烟台,坐火车需要20小时。每次假期结束开学时,火车一启动,她和同行的3个小伙伴都会抱头大哭三四个小时,泪水中尽是对爸妈的不舍。
在一封封家信和一张张201电话卡的慰藉中,曾艺在烟台度过了5年的专业学习,每次专业课考试都是第一名。
成绩的背后,除了天赋,还有无尽的努力。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起床跑步。基础课上,仰卧起坐、俯卧撑、吸腿跳……轮番做,一分钟300个不在话下。专业课上,毯子功、跳转翻,一个不落地挨个儿练习,丝毫不敢怠慢。
为了保持良好体态,曾艺在饮食上从未有过放纵,米饭、面食尽量少吃,其他女孩儿喜欢的甜点、奶茶,她一次都没有碰过。
因为成绩好,曾艺时常受到老师表扬,这让她觉得平时练功辛苦一点也值得。那年,她的专业课教师丁瑶要去北京读书,曾艺特别不舍,跟同学们哭着给老师唱《一路顺风》。临走前,丁老师专门对她说:“希望我以后再回来看你们时,还能看到你如此优秀。”
这位专业路上的第一位启蒙恩师给了她极大的信心,2006年毕业后,曾艺顺利通过艺考,到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深造。
“牡丹仙子”
成舞蹈生涯的高光时刻
13岁那年,曾艺第一次看到青年舞蹈演员王亚彬的《扇舞丹青》,“拧、倾、圆、曲”,一招一式中,尽是中国传统舞蹈的美,或刚健挺拔,或含蓄柔韧,让曾艺一下子着了迷。
从那以后,她把“做一名优秀舞蹈演员”默念于心,想要通过舞蹈去感染更多的人。
成为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的一位专业舞蹈演员后,曾艺先后参演的《苏武牧羊》《丹水情深》《嫦娥》《太极传奇》《蔡文姬》等多个优秀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和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表演奖。她的《水云行》等作品,也多次获得河南省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
说起这21年间的高光时刻,曾艺说,今年的“牡丹仙子”绝对算是一个。
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出彩中原”彩车上,曾艺既是一位“牡丹仙子”,也是唯一一位舞蹈演员。她站在7米多高的盘鼓前,手握带着红绸的鼓槌,翩翩起舞,成为河南彩车上的焦点。
尽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回忆起当时的经历,曾艺依然很激动。“最初接到通知时,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被选中了。”
从7月份开始,曾艺就投入国庆彩车节目的排练中。由于现场要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条件下表演,一直到9月中旬,曾艺和参演队员到达北京后,每天依然在反复练习每个动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和“大脑记忆”。
电视镜头10秒钟,现场行进1小时,前期排练3个月。关于那天的每个节点,曾艺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天凌晨1点开始,10分钟一个闹钟,曾艺定了4个,生怕睡过头。5点钟在东三环的亮马桥开始登车。天还未亮时,头顶上已是盘旋高翔的飞机序列,各色的彩烟,道路旁市民的欢呼,让曾艺置身其中,倍觉兴奋。
临近中午时分,河南彩车先后经过观礼台、东华表、天安门广场,曾艺就开始了经典舞段的表演,大脑中响起《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的伴奏,她舒展双臂,挥舞着近2米长的红绸。
彩车行进过程中,她又拿起鼓槌,默默踏着节奏敲击盘鼓,以示“奋进中原更出彩”的主题寓意。全场的欢呼声,让曾艺感叹“从未有过的盛世体验”。
曾艺回忆,直至她从彩车上下来,还能看到路边的居民楼里,依然是探出头来热情欢呼的市民。尽管距离起床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她依然很兴奋,觉得“脸都要笑僵了”。
因为签有保密协议,整整3个月排练期间,曾艺不曾对身边任何人透露过相关消息,让朋友们觉得极为“神秘”。当天阅兵结束后,曾艺终于发了条朋友圈,引来亲朋好友纷纷点赞。那一刻,曾艺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从北京回来,河南彩车又在郑州巡演一周,4岁的儿子每天都去看,很自豪地对身旁人说:“这是我妈妈。”
国庆阅兵结束之后,曾艺在河南省文化厅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分享河南彩车的故事
爱跳舞也爱钓鱼,
动静结合中感悟生活
主旋律主题的舞蹈演出,曾艺没少接触,让她受益颇多。11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文化馆,在序曲《兵团往事》华美高昂的歌声里,历时近4年筹备的,中原精品文化工程、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震撼上演,把观众带回到跨度长达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曾艺参演其中的管弦乐舞剧《民族团结一家亲》,演绎热情的维吾尔族姑娘,展现老百姓与军人一家亲的故事。
在新疆大地上跳维吾尔族舞蹈,曾艺还是头一回。尽管前期排练已有数月之久,但直到亲眼看了本地姑娘的维吾尔族舞,曾艺才觉得大开眼界。“那种热情和现场的感染力,绝对是天生的,我们看得简直要呆住了。”
在哈密期间,留给她深刻印象的不只有维吾尔族舞蹈,还有哈密的博物馆、兵团开垦旧址、广阔的无人区、雪山和沙漠交织的美景……眼前所见,无不内化为一种积淀,反哺于日后的舞蹈表达。“我觉得舞蹈也是一种修行,有苦有乐有感悟。”
在她脑海中留下痕迹的,还有2013年参演的《太极传奇》。《太极传奇》总导演陈维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
该创作历时4年,以河南焦作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传奇经历和近400年来陈氏太极拳的传承为背景,利用“武术+舞蹈”的呈现方式表现太极的博大和神秘。
曾艺还记得,正式排练前,他们特意跟着陈家沟太极拳传人学习了一个月的太极。平日里活泼好动的舞蹈演员,遇到沉稳悠然的太极招式,刚开始难免有些违和。“但后来,在跟着老师慢慢学习和练习中,也真的能够体会到平心静气的力量。”
说到“静”,曾艺还有一项别人猜不到的爱好——钓鱼。起初是儿时,喜欢垂钓的爸爸经常带她去钓鱼,久而久之,这居然成了如今曾艺跳舞之外的最爱。
“舞蹈是动,让我学会了表达;钓鱼是静,让我学会了思考。”一动一静,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每次钓上来一条鱼,曾艺总会想象成又完成了一个高难度舞蹈技巧,特别高兴。
哈密归来,曾艺又投入新舞蹈的排练中,明年春节过后,她又将和队员们走进香港,参加“四海同春”的演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