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杨军强/文 赵墨波/图)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马修说,“永不放弃,总有希望在前面等待”,于是,他听到了“天籁一般的童声”。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也有个现实版的“马修”,她叫郑美玲。一个“垫底班”,在她的带领下,4个月逆袭成年级第一。
近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的“出彩河南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中,郑美玲入围候选人名单。
她是孩子们眼中的一姐,家长眼中的女神,同事眼中的超人。
“我的起点其实和大多数农村老师一样”
2019年12月27日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了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进入冬日静谧的校园,突然有种打扰到她的内疚,她的时间属于孩子。
据河南日报报道,枫杨外国语学校是小升初家长眼中最向往的初中,也是社会公认的基础教育“领航员”,中招成绩连年位居全市第一。
“英雄莫问来路。”一见面,郑美玲就强调这句话,她说,作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中的专家,这句话也是她常对大多数基层老师说的。为啥?
“因为我的第一学历只是大专,毕业时才拿到专升本文凭。”郑美玲想告诉参加“国培计划”项目的老师,她的起点,和绝大多数农村老师一样,但低开也可以高走,她的道路可以复制。
“即便拿到手的不是一把好牌,但也一定要想着打赢它。最重要的是,不要着急,一点一滴地来”。
35岁,郑美玲考取中原名师,全河南省仅10个;40岁,她又考取中原教学名师,排名第一;2016年以来,承担河南省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从教22年,她连续22年教学评估获第一名……
“我所做的,就是专注,只专注教学这一件事。”郑美玲说。
1997年,开封十四中,19岁的郑美玲刚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太攒劲了,她焦虑得吃不好饭,胃穿孔,动了手术。医院里,透过窗户,她看到校园里鲜艳的国旗在风中飘荡,想起了校园里正开运动会的孩子。
随后几天,学生们天天到病房给她唱歌跳舞,还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祝福。从那一刻起,她开始喜欢上老师这个职业。
“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她为自己定下的初心。
于是,讲《变色龙》的课堂上,她从生物老师那儿抱过来变色龙的标本;讲《万紫千红的花儿》时,她真的跑到化学老师那儿,弄来一堆瓶瓶罐罐,用酸碱溶液泡了花瓣;讲《小桔灯》,她又买来个大柚子,DIY出一个现实版的“小桔灯”。
人生路上总有几个重要的人为你指引方向。转折发生在1999年,当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上,郑美玲甚至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记听课记录。“你要想着有一天你也可以站在那上面。”她的师傅,开封十四中的老师曹惠良说的这句话,像灯塔,照亮了她前方的路。
“课堂是你的,还是学生的?”学校的教研员杨保国老师的这句话,则好似警钟,在她耳畔敲响。
“我不要做一个会讲课的老师,而是要做一个会教学生学的老师。”郑美玲在内心给自己定下目标。
接下来,她开始对自己发了狠,“疯狂地爱上了学习”: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观摩课,拷贝回来自己细嚼慢咽地吸收;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好的课例,赶紧记下在自己身上落地生根;甚至在会上听到的几句理念,她也能挤出“营养”来。
“只要是我看到的,听到的,都能拿来为我用,‘变现’成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我教学的能力。”郑美玲说,这是她初入讲坛期最大的积淀。
为自己制定三年五年规划, 接手成绩垫底班级
2019年,41岁的她,顺利通过正高职称。“我倒推着算一算,自己没有一年是浪费的。”她给自己制定规划,三年的五年的,在电脑上都有详细清单。每做完一件事,她就打上一个“√”。没完成的,她会挪到下一轮,直到做完打“√”。
她每一刻的时间,都像海子笔下写的“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波澜。2017年,是郑美玲在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执教的第12年。这一年,她经历了人生至今“最大的挑战”。
当年,她的母亲卧病河南省肿瘤医院,父亲因腰椎管扩充手术在郑大一附院诊疗。
这一年的10月,学校领导找到她,想请她接手成绩垫底的初三(9)班,担任班主任。当时,有人劝她千万别接,弄不好自己干了多少年的“第一”招牌就被砸了,可她还是接下了。
早操跑不齐,自习课上不好,就寝纪律差,班级一层线人数最少时仅9个人,是别的班的1/3。“就像一个头小无肚大尾巴的畸形,要‘拔人’,必须从三层甚至四层往上拔”,答应接手这个班时,郑美玲老师的心已经放在了这个班里。
彼时,她还担着两个班的语文课,又任年级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外面还有一些培训任务。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她干脆辞掉了几乎所有的行政职务,把初三(9)班的65个孩子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她心里清楚,三(9)班的孩子们并不笨,只是还没把习惯养好,还没明确方向目标。“他们需要的是肯定,然后重获向上生长的力量。”郑美玲说。
第一步,治班先治“场”,要先医好班级的“气场”,“就像养鱼,要换掉整缸的水”。
她首先对班上的孩子挨个儿进行“问诊把脉”式地深入谈话,一个个掐准“病根儿”。
然后整顿宿舍,每天都去,还总趁孩子们没到宿舍前,就先到一步,“我就想看看孩子们的真实生活”。
有一次,她到女生宿舍,熄灯之后,一名女生在床上翻来覆去,一问,肚子疼,她就像妈妈一样给孩子轻轻地揉呀揉,直到她睡去。
一周后,男女生宿舍走廊小黑板上,宿管老师将三(9)班当成守纪律标杆。
班上有一名同学,在自己左手手背上写上“完美”二字提醒自己,她就拍下传到班群里;开家长会,她让家长和孩子坐一起,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视频,让孩子与家长彼此更理解;大合唱,她亲自上阵,挥舞指挥棒;体育课,她陪着孩子们一起练。
“我们的郑老师是个超人,时光请别打败她”
有人说,郑美玲老师带的班,出来就像一个人,“心特别齐”。
抓学习,她重点放在10多名、20多名的孩子身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前几名学生有了压力,后进的孩子有了动力,整个班就被带动起来。
难忘的是2017年寒假,他们班的学生大年三十还在学习。有的学生回到老家,因为停电,家长用手电筒照着学。
过完年第一次月考,三(9)班拿了全年级第一。
“生活总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后来,那些受过的伤终将使我们更强壮。”有学生在日记里致敬这段岁月。
那段时间,郑美玲老师的父母都在医院,她和哥哥两头忙着日夜陪护。每天上午上完课,10点多钟,她一个包里给母亲装上可口的饭菜,另一个包里装着学生们的作业。然后乘出租车直奔20公里外的医院。
到了医院,守在母亲病床边,她一边照顾着母亲,一边批改同学们的作业。
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再赶回学校,听孩子们讲班里一天发生的事。
“2017年带的三(9)班,值得我一生回顾。”郑美玲老师说,她早在开封十四中时,也带过一个一样的班级,初二,刚接手时全年级前100名里,那个班只有1名学生。但经她带了之后,50多个孩子,30多个考上名校河师大附中,综合排名全校第一。
郑美玲老师课讲得美,她得体的服装、齐耳的短发、自信的笑容,永远是校园的一道风景。她告诉自己,不管心里多苦,在学生们面前,都要一直保持最美,“精神状态饱满、积极向上”。
有学生在作文里写:“我们的郑老师是个超人,时光请别打败她。”
人物名片
郑美玲,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教师,河南省2013年首批中原名师,中原名师郑美玲工作室主持人,2018年获“中原千人计划”首批中原教学名师第一名,全国中语会“全国十佳教改新星”,全国巾帼标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