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杨军强 实习生 张雨萱/文 受访者供图)“当时想着经过湖北,可能会被感染,怕回不来,我就给(淮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负责人发了一条微信,交代了家里的基本情况。”2月25日晚,19岁的陈浩通过电话讲述他为家乡信阳淮滨县购买防疫物资的细节。
近日,陈浩跨多省行6000里路为家乡购买防疫物资的壮举声名远播。如今再谈此事,他坦言“有点后怕”,不过,如果再来一次,他说自己还会“第一个冲上去”。
行6000里路,为淮滨县解决了防疫难题
陈浩目前是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年寒假,他看到家乡淮滨县新冠肺炎防疫物资告急的信息时,主动请战,由淮滨县防疫指挥部出钱,他怀揣淮滨县卫健委开具的委托书,借助网友帮忙,从河南淮滨县出发,搭便车、乘火车、坐飞机,辗转湖北、浙江、安徽等省,行程6000里路,买回3.1万只口罩、6080副护目镜、12000斤消毒液,为淮滨县解决了防疫难题。
淮滨县卫健委开具的委托书
淮滨县卫健委给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寄去感谢信:此行此举,充分体现了陈浩同学心怀大爱、情系家乡、回馈桑梓的浓厚情怀,为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2月17日,有媒体授予陈浩“战疫英雄奖”,并颁发1万元奖金。颁奖词写道: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却从他的行动中,看到了年轻一代满满的热血和担当,以及这个国家未来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陈浩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铮铮铁骨、顶天立地的英雄。但回忆事发经过,陈浩直言,他不过是淮滨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之子。
“只有保全了淮滨县,才能保住咱们自己的家啊”
陈浩的老家在信阳市淮滨县张庄乡三里村。家里四世同堂,爷爷奶奶、哥嫂侄儿、父母和他。父亲是村里老实巴交的木匠,没怎么出过远门。
获悉淮滨县防疫物资告急,1月25日,陈浩从网上购买并捐赠了3000 个口罩。随后,他接到淮滨县卫健委求助电话,打听防疫物资购买渠道。陈浩请战帮全县父老去采购。
当陈浩将这个想法说给父亲时,遭到了极力反对。父亲的理由是陈浩还小,这次疫情这么严重,有很多未知危险。
可是陈浩还是决定要去,他说这个事关系到淮滨县七八十万人的安危,没人冲上前,我就要冲上去,“只有保全了淮滨县,才能保住咱们自己的家啊”。
他说,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应该得益于休学的两年,通过干厨师、做县城小文化传播公司老板,积攒下不少社会工作经历,出去闯社会不会怵。
看到儿子这么执着,陈浩的父亲拗不过,只得默许了陈浩的行动。
出发前,陈浩利用微信搜索关键词和全国网友的帮忙,提前锁定浙江、湖北、安徽等地生产防疫物资的厂家,然后经路线优化排序,定下行走路线。就这样,陈浩怀揣着淮滨县卫健委开具的委托书,只身上路了。
在湖北写下绝笔书,交代家里的情况
1月27日,陈浩搭乘网约车到达信阳明港机场,飞往上海。1月28日,又乘高铁前往浙江义乌,后又赶至金华市,在一家企业争取到3万个口罩,6000个护目镜。随后,陈浩又乘坐一位网友的私家车,从浙江义乌赶往800公里外的湖北仙桃,继续采购。
1月27日,陈浩从信阳明港机场飞往上海
800公里路程,12小时抵达。陈浩说,他只吃了两个面包。
到达湖北仙桃的当天晚上11点,陈浩睡不着,因为仙桃距离武汉很近,他担心自己感染上新冠肺炎,万一回不去,家人咋办?思考再三,他给淮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负责人发了一条微信,介绍了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我出发前就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走的,不找到物资决不回去。如果在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我第一时间自我隔离……”“我们已经四世同堂了,我哥比我大9岁。疫情就是战场。”
陈浩说,这个细节,他至今没有跟父母讲过。
“疫情面前,我看到了滚烫的善意”
“这次疫情,有的商家乱涨价;还有的地方截留口罩。但是我却看到了滚烫的善意。”陈浩说,1月29日,他和湖北仙桃的企业谈判购货时,看到企业的资质证书已过期,出于安全考虑,果断放弃了。第二天早上7点,他又回到浙江金华市,和这里的公司谈定,3天后准时发货。
陈浩说,当老板获悉他是从信阳淮滨县赶来购买口罩时,专门挑选了质量更好的1000个口罩和80个护目镜赠送给他。
陈浩说,“当时心头一热”,疫情当头,国家有难,还是遇到不少肝胆相照的人。
陈浩赶到淮滨老家时,已经是1月31日的凌晨2点。
2月3日,装有30000个口罩、6000个护目镜以及从杭州购买的6吨消毒液的货车准时到达淮滨县,物资价值28.8万元。
淮滨县防疫指挥部门口,工作人员在搬运消毒液
如今,在淮滨县张里乡朱前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强的指导下,陈浩写了入党申请书。他还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了目标:先专升本,随后再考研,最终自主创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