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流行病调查员:我是新冠肺炎阵地上的侦察兵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弯文奎 2020-03-12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弯文奎/文 受访者供图)2月29日21时,夜深人静,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信息上报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流行病科疫情防控调查员李艳平伏案低头,不停地敲打键盘,撰写最后一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报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校对审核后,她才得空看上一眼手机上的未接来电。

为落实传染病调查控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政策,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迅速组织了一批人员成立流行病调查小组。李艳平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流行病调查员(简称流调员)。

27年来第一次未能和家人一起过春节

自愿加入抗疫一线

和所有期盼过年的人一样,李艳平原计划春节期间在家好好陪家人。

自1月19日起,平顶山市以及新华区陆续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会议,迅速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李艳平是一名河南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疫情前方急需这样的专业人士。

李艳平老家在平顶山市鲁山县,一个人在市区租房,没带太多衣物。“我们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批准她回家带点东西。”平顶山市新华区疾控中心主任陶向丽说。

1月22日上午,李艳平匆匆赶回老家鲁山县收拾行李,准备上“战场”。这一次回家,她没顾上跟家人多说几句话、吃几口饭。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今年是她27年来第一次未能和家人一起过春节。

她气喘吁吁地赶到单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向单位领导请战:“我未婚,父母身体健康,家里无负担。单位要组织同事们去抗疫一线,请务必派我去。”

疾控人都把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为“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疫区阵地上的“侦察兵”。

李艳平一直从事传染病的工作,凭借专业优势,她顺利加入流调工作组。入组后,她和同事们一起在疾控中心办公室24小时值守,不停地学习演练物资准备、查找传染源等流调工作,时刻准备投身一线。

李艳平全副武装准备开展流调

李艳平和同事的调查地点一般都在辖区各个医院的发热门诊。在他们到达之前,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会将疑似病例留在医院的留观室。

面对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许多流调员觉得连空气都是紧张的。工作开始前,流调员需要穿好防护服、靴子,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工作中,他们一遍遍地询问,慢慢引导患者回忆半个月内的经历。

流调中发现疑似病例

穷追不舍询问详细信息

3月5日中午,外出归来的李艳平分享了她的一次流调经历。

2月4日16点10分左右,新华区疾控中心流调工作组接到赴平顶山市二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任务。正忙着写病例报告的李艳平和同事迅速“武装”自己,随后拎起身旁的应急包,赶去医院开展调查。

李艳平(中)和同事在医院做流调工作

“病人年龄有五十多岁。”李艳平记得很清楚,她刚到二楼留观室,就看到一名穿着朴素的男子从卫生间走出来,其间一直在咳嗽,还有些喘气。凭经验,她判断该男子应该是医院认定的疑似病例。

“14天内去过武汉没?有没有发热咳嗽……”李艳平回忆,该男子很奇怪,似乎回答不清楚这些问题,连工作地址都记错了,但又感觉他不像是故意说错的。

反复询问该男子后,李艳平又从其弟弟处了解到该男子的详细情况。

随后,李艳平收到医院提供的信息:根据影像学改变、血常规异常等情况,初步认定该男子是疑似病例。

后来,该男子确诊新冠肺炎。

“如果不多问问,就无法找到密切接触者。”李艳平说。

这次疫情之前,很多人并不了解流调工作。

陶向丽告诉记者,流调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去做。除了前期询问,流调员还要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接着还要了解病人的外出史和接触史。只有根据病例的外出史和接触史,才能锁定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然后进行管控。

“传染病的控制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体。”陶向丽说,控制传染源,不仅要把病人送到医院隔离,对症综合治疗,还要核实其接触人员,同时将情况反馈给属地社区和办事处,对接触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流调工作会遇到一些难题。有的病人不配合询问,怕个人隐私泄露,李艳平称他们“既要搜集信息,又要保护病人的私人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诊断”。

流调人员得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自身安全。有时,经过3小时一次的流调询问,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密闭的口罩,闷得李艳平喘不过气。而最为麻烦的是,她本来就戴近视眼镜,还要再戴上护目镜,通常是不到2分钟眼前就全是雾水。由于不能摘下眼镜和护目镜擦拭雾水,李艳平只能强忍着,歪着头用余光从护目镜最外侧查看填写个案流调表。

与男友主动推迟婚礼

连续半月坚守流调岗位

调查结束后返回单位,李艳平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撰写文字报告,列出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名单,并逐一核实患者的行程,摸排其他密切接触者,以便疾控中心进一步作出判断。

李艳平在撰写调查报告

李艳平告诉记者,从调查开始到写完报告,要持续两三个小时,有时需要半天时间,“这个报告还没弄完,第二个任务就来了”。流调期间,她还走访了6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李艳平及同事所负责的新华区是平顶山市商业文化中心,辖区内大型商场超市众多,人员流动性强,防控压力大。

李艳平所在科室的科长韩丽娜告诉记者,原本李艳平和男朋友要在3月9日举办婚礼,疫情发生后,李艳平主动推迟了婚期,“李艳平偷偷地跟我说,她婚礼推迟的事谁也不要告诉”。

虽然婚礼推迟了,但李艳平并不遗憾。她认为在抗疫的关键期,很多同事都奔赴一线,自己也应该坚守岗位。李艳平的男朋友也在医疗系统工作,两人很早就商量好了要推迟婚礼。

2月4日,李艳平调查完最后一个病例,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流调工作。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她被调往信息工作组继续工作。

“我希望一切能快点好起来,大家能自由自在地走在大街上。疫情过后我想休假,和家人一起去武汉赏樱花。”李艳平说。

责任编辑:张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