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河南青年时报讯(特约记者 李钢/文 受访者供图)“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在《沙与沫》中这样说。
凡人皆有两面。从高铁商务区的写字楼到喝酒撸串的路边摊,从一名身着大褂的相声演员到“左手戴紫檀,右手戴琥珀”的西郊“毛子哥”,从2013年11月16日开始,史不凡就在自己和“毛子哥”之间不断切换着人生频道。而随着《摩的摩的》《中原大饭店》音乐作品的陆续推出,曲中人物“毛子哥”这一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西郊这一片儿,有事找恁哥”“摩的摩的,老师儿去哪哩?”彼时,大街小巷的外放音响都放着史不凡创作的神曲,“毛子哥”史不凡风头一时无两。
沉寂了1年后,2019年12月26日,史不凡再次推出全新单曲《小地方》,然而在这首歌中却全然不见“毛子哥”的影子,曲风也从河南方言神曲转到了温情的民谣风,这个180度转弯让人猝不及防,粉丝们不禁要问:“毛子哥”去哪了?
2020年1月4日,在郑州东站附近一栋写字楼的办公室里,河南青年时报记者约访史不凡,试图为读者解读“毛子哥”史不凡的“双面人生”。
《我是不是恁哥》代表毛子哥
《小地方》才是史不凡
“毛子哥您好……”初见史不凡,“毛子哥”是我们脱口而出的称谓,可看着眼前这位身着黑色毛衣、戴着黑框眼镜、有着治愈功能笑容的36岁男子,我们心里想“咋没有金链子啊”,嘴上则马上改口“史老师您好”,可说着说着,“毛子哥”又不时会蹦出来,采访就在“受访对象”的不停变换中开始了。
记者:为什么要创作《小地方》这样的作品呢?它并不具备成为爆款的网红气质啊。
史不凡:就是想换换风格,可能因为上岁数了,今年本命年,都36岁了,也当爸爸了。《小地方》的曲风,一个字就是慢,城市发展很快,但人们需要慢一点,停下来看看这个城市,这首歌里没有大玉米,没有航空港,就是法桐下面的这些人。不是让城市发展慢下来,是让人的心慢下来。
听了《小地方》,有人想起了他在桃源路郑大上学的时光;有人想起了和女朋友第一次逛光彩市场的情境。我觉得这就够了。
记者:民谣和神曲,哪个更接近你?
史不凡:很多人是通过《我是不是恁哥》认识我的,大家还是先入为主,觉得我就是得戴大金链子,觉得我就是个“酒迷瞪”,电视台找我做节目,桌上放着一瓶啤酒配合我的气质,其实我是不会喝酒的,可以说滴酒不沾,MV中“猜枚”的画面也是“手替”拍摄。
《我是不是恁哥》《摩的摩的》代表的是“毛子哥”,《小地方》才是我自己。
图片
我喜欢经六路上哭泣的姑娘
我喜欢馄饨摊儿的那朵小黄光
我喜欢宿醉之后的胡辣汤
我喜欢搓背师傅问我打盐还是硫磺
——《小地方》歌词节选
24岁相声大奖全部拿完
是国内模仿易中天的首创者
史不凡是通过一首首传唱度极高的音乐作品被人熟知的,给他贴上“歌手”标签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除了会唱歌、善作词之外,史不凡还是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
5岁开始说相声,12岁师从相声名家李金斗先生。2008年,24岁的史不凡站上了相声演员的至高殿堂——第四届CCTV相声大赛的舞台。
史不凡和师傅李金斗 受访者供图
“我说说你听听,再想当初……”按照相声技巧,这句话并不可乐,也没有“包袱”,可在舞台上经史不凡之口而出后,现场观众已经前仰后合,笑成一片,师胜杰、冯巩等相声名家也被逗乐,连连鼓掌。台下的李金斗看着爱徒,一脸如释重负后的欣慰表情。
史不凡在参赛作品《品相声》中模仿易中天的第一句台词就“引爆”了全场笑点,整个作品好评如潮。凭借着史不凡对易中天惟妙惟肖的趣味模仿,《品相声》一举夺得第四届CCTV 相声大赛非职业组一等奖,史不凡个人荣获最佳逗哏奖。
“我绝对是国内模仿易中天老师的开创者。”在创作获奖作品《品相声》时,因为史不凡特别喜欢《百家讲坛》里的易中天老师,于是突发奇想想要模仿他。
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和易中天有零距离接触。于是史不凡就大量搜集资料,光是52集的《品三国》就看了十几遍,再反复地模仿练习,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模仿表演录下来,然后再观看寻找差异,逐字逐句地揣摩,最终打磨成型。
史不凡在相声大赛的模仿也引起了易中天本尊的注意。2008年6月,史不凡取得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最佳新人奖,当时为他开奖的嘉宾正是易中天。“颁奖典礼的当晚,我和易中天老师在宾馆房间里聊了两个多小时,现在易中天也是我的老师,我会向他请教一些国学上的问题。”
受访者供图
大奖过后没大火
李金斗一番话让史不凡厚积薄发
在24岁的年纪,史不凡几乎已经拿完了国内所有有分量的相声大奖,人气飙升,大把演出机会似乎唾手可得。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终究是骨感的,史不凡并没有因为相声大赛火起来。那段时间,史不凡整个人都“颓”了很多,师傅李金斗都看在眼里。
“你得了这么多奖你还想怎么样?没火只能说你还没到火候。”李金斗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收拾起颓废的心态,史不凡回到了原单位——河南省群众艺术馆,俯下身子继续搞文艺创作。
因为善于观察,史不凡在任何生活场景下都能捕捉到细节,这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素材。“因为我不喝酒,所以酒桌上我永远是最清醒的那个,哪些人是真醉,哪些人在装醉我都在观察,《我是不是恁哥》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受访者供图
史不凡深厚的说学逗唱功底,为歌曲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支持,而独有韵味的河南方言赋予了作品情感上的认同。
2013年11月16日,《我是不是恁哥》一经推出,迅速爆红。随着歌曲的走红,蛰伏5年的史不凡也火了。
出歌不为赚钱
自称作品几乎没有“变现”能力
“毛子哥”史不凡的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火了。
在腾讯大豫网报出的2017年2月河南网红排行榜上,史不凡凭借音乐作品《我是不是恁哥》,在传播力、影响力、创作力、点击指数和变现力五个方面评分都高居榜单第一,成为河南第一网红。
不过史不凡对这个榜单的准确性却有质疑,因为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变现”能力。
“我不怎么接商演,有人发歌为了演出赚钱,我写歌唱歌只是爱好,一首歌发出来对于我来说就结束了,谁唱了、谁听了都无所谓,因为我是个演员,不是歌手。”史不凡说,他目前的主业还是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有着不错的薪水,干着喜欢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就挺好。
除了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史不凡还是一家少儿语言培训学校的创始人。
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史不凡都会来授课,帮孩子排练节目。“要让孩子们敢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讲大国自信、文化输出,用什么输出?用键盘吗?所以我做的是有价值的事情。”相比于其他网红的赚钱门道,史不凡选择了“费力不讨好”的方式。
“我要接商演,这几年每年赚个几百万没啥问题,但是我要那么多钱干吗呢?时代已经裹挟着让大家太浮躁了,我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要坚持做自己,让自己的心慢下来,这也是创作《小地方》的初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