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彦龙:烟火中的“逆行”英雄 一年回家不到10天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弯文奎 2020-05-07

姓名:党彦龙

年龄:33岁

身份:第24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周口支队特勤消防站政治指导员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弯文奎/文 受访者供图)五一劳动节,党彦龙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与平时一样,跑步、做俯卧撑、深蹲,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训练项目。

他延续着当兵时的韧劲,能吃苦,敢打胜仗,24小时备战。

从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到河南省最美消防人,再到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他15年如一日坚守消防救援第一线,是烟火中的“逆行”英雄。

2016年,他从新乡调回老家周口。离家近了,回去却更少了,虽然单位离家仅10公里,但他一年到头回家的时间也就不到10天。

比武

崴脚后仍负重30斤参赛

4月28日和29日,五一劳动节来临前夕,周口市消防救援队伍举行了第一季度集中比武竞赛,此次比武主要考核消防员的基础体能和应用体能,周口市内200多名消防员参加。

比武前,党彦龙的右脚崴着了,但为了集体荣誉,他咬咬牙,还是报名参加了。

党彦龙是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周口支队特勤消防站政治指导员,平时负责思想工作,但他是从新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因此对业务非常熟练,日常训练中,他经常指导队员。

比武时,为了达到紧贴实战的效果,党彦龙和消防员需要穿戴上与平时灭火救援时一样的防护装备,这些装备重达30斤。

党彦龙(左一)比武现场

他分别参与4个单人课目和1个班组课目,3000米跑、60米肩梯登楼、攀爬绳索、单杠卷身上、15米金属拉梯操(团队)等。

虽然跑起来不麻利,甚至比平时慢很多,但党彦龙还是坚持参加完了两天的比赛,他所在中队取得了优异战绩,包揽了团体第一名、单兵和班组全部课目第一名。

这些成绩和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息息相关。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是党彦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刚从军校毕业时,他就主动要求参加铁军集训。其间,他每天高强度训练超出10小时,身穿30斤重的沙袋背心,5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400米疏散物资操、负重往返救人操和5公里负重长跑。

每天的负重长跑,背部被空气呼吸器磨得肿胀流血,渗出的血水浸透衣衫;翻滚轮胎训练时,双手被磨破,滴下的血沾在轮胎上;高层负重攀爬训练,磕碰的淤伤印满双腿,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放弃探亲休假,加班加点,强化针对性训练。在5个多月的集训中,他顶住了“魔鬼式”的考验,身上一处处伤疤就是职业勋章,为锤炼过硬本领、锻造过硬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比武和日常训练中党彦龙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实战中也一样。

救援

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救人第一,科学施救。”这是党彦龙给队员讲得最多的话,也是队伍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的指导思想。

2016年7月9日和7月19日,河南辉县市连续两次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城区及部分乡镇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汪洋。民房倒塌,道路中断,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生命告急,辉县市告急……

7月9日,辉县市境内发生洪灾,尤其是辉县市稻香路中段积水,党彦龙带领救援小组涉水2公里背负5名食物中毒人员,将他们安全转移到医院,而后迅速赶赴辉县市百泉镇城内新村,成功从危房中解救3名被困母女。从9日凌晨3点至10日0点,他们连续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长达21个小时。

然而,10天之后,又一次特大暴雨降临辉县市,考验着党彦龙和他的战友。

7月19日,辉县市再次降下暴雨,上午11时20分,辉县市沙窑乡腊江口河桥向南3公里处,一名中年妇女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围困至“孤岛”,党彦龙带领中队5名官兵组成突击小组,跋山涉水赶赴救援。前行路上布满了被洪水冲下来的碎石,不时还有滚石顺山势跌落,救援官兵没人迟疑。

到达现场后,被困妇女脸色苍白,瑟瑟发抖,脚下土地已越来越少。不容迟疑,党彦龙抛投安全绳,架起一条“生命线”,随后他携带救生衣和安全腰带冲进湍急的洪流中,体型瘦弱的党彦龙险些被洪水冲走,数次呛水,但他毫无畏惧继续向着“孤岛”挺进,到达对岸后,上气不接下气的他快速将救生衣穿在被困妇女身上,系好安全带,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将被困妇女救出,而党彦龙却累得虚脱在地。

次日,党彦龙带领官兵10人,会同支队指挥中心调派的增援力量,长途跋涉3个半小时,赶赴受灾严重的辉县市万仙山、南坪、郭亮等景区营救被困游客。他们逢泥铺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人抬肩扛帮扶98名游客,徒步行进30余公里,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出景区。

2016年新乡突发大洪水,南坪百名老人被困,党彦龙(左三)带队转移老人

“7·9”“7·19”抗洪抢险救援期间,党彦龙连续出警33次,奔波于23个灾害事故现场,营救被困人员32人,疏散转移群众800余人,抢救受灾物资价值500余万元。

家庭

迟迟没照的婚纱照

2016年11月,党彦龙被调配回原籍周口,虽然离家近了,但是他却更忙了,从队员招收到培训,从日常生活秩序到正规化管理,他总是想在先、做在前。

作为基层指挥员,要24小时待命,全天候处于战备状态,党彦龙做到了,但作为丈夫,他却有很多不称职之处。

2018年8月份,马上要步入婚姻殿堂的他,恰逢河南省运动会安保和消防部队改革,他与家人多方沟通,将婚期一推再推。

结婚前,他和未婚妻说好旅行结婚,但党彦龙一直脱不开身,直到12月12日结婚时,党彦龙都没有抽出时间拍摄婚纱照,婚礼也都是妻子一人操办,婚后,他又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

党彦龙说,妻子很体谅和包容他,妻子父母觉得消防员工作比较危险,当初极力反对,要不是妻子一直坚持,也走不到一起。妻子怀孕4个月的时候,党彦龙陪她拍了孕妇照,以此弥补亏欠的婚纱照。

今年春节前夕,妻子分娩,本已安排休假的他,毅然放弃了照顾妻儿的机会,选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期间党彦龙营救因房屋倒塌被困儿童

妻子怀孕、分娩,年迈的父亲生病住院,党彦龙都没有时间照顾,而队员感冒发烧,他却亲自送餐、监测体温。作为儿子,他对父母是万分的愧疚,作为丈夫、父亲,他对妻儿更感亏欠。

责任编辑:张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