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见习记者 宋贺扬/文 记者 赵墨波/图)5月末的麦田香气盈盈,河南郏县长桥镇东长桥村汝河河畔,37岁的郭亚培和工人们正在面积达1400余亩的麦田里修剪麦穗,这里种的有绿小麦、黑小麦、多穗小麦等多个小麦品种。
“麦子种得太稠容易倒伏,一倒伏就减产。”郭亚培麻利地将一穗穗较稠的麦子剪下,装进准备好的袋子中。在试种的麦子前,郭亚培蹲下细数麦穗的颗粒数,还不时地拿起手机给麦子拍照存档,为挑选优良品种做准备。
半个月前,曾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的郭亚培入选“出彩河南人”201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在得知自己入选的第二天,郭亚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我会更加努力奋斗,带领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共创美好明天……”
从一包代餐粉中看出商机
他义无反顾地返乡创业
郭亚培1983年出生于郏县长桥镇东长桥村,从小就是“孩子王”。14岁那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他来到距家乡千里之外的深圳,开始了长达6年的打工生涯。从保安到工人,再到调度员,由于头脑灵活、做事勤快,郭亚培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那时一个月能拿五六千元”。
2000年时,养生的概念已开始在南方普及。在一次交流中,郭亚培偶然发现老板每天早上喝的代餐粉的价格竟达二三十元一包,“一包小小的谷物能卖那么贵,里面的利润一定不菲”。
在外漂泊的6年,郭亚培虽也赚到了一些钱,但他心里“总有一种不太充实的感觉”,再加上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子,他也盼望着能离父母更近一些。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郭亚培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热爱,“想吃啥就种啥,自由得很”。2003年5月,带着打工积累下的第一桶金,郭亚培从村民手中流转了60亩土地,开始与黄土地打起了交道。
初回村里从事农业,郭亚培遭遇了村民的不理解。“在外面工资那么高,跑回来干啥?”“种地可不是说着玩儿的,他能行吗?”面对各种质疑,郭亚培默默用行动说话。
为降低经营风险,他一边开餐馆一边从事农业种植。2005年,在一次市场采购中,郭亚培得知一只鸡从孵化到售卖只需要45天,“这么快时间就能售卖,哪还敢吃啊?”除了出于对家人饮食健康方面的担忧,他也“开始思考到底该给老百姓提供怎样的食品”。
怀着一颗“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造福百姓”的初心,从2007年开始,郭亚培便全国各地到处跑,学习种地经验。
改良土壤后种出的小麦
得到村民点赞
在郭亚培看来,用传统方式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容易有农药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的功能农产品则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而,想要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必须改良土壤,想要在土地上有所发展就必须改变固有的种植模式。
2007年,郭亚培选择20多亩土地作为试点进行土壤改良实验,提出了“功能元素农业”的概念,旨在“把土壤中流失的有机质、微生物菌群、矿物质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硒、锶等中微量元素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补充到土壤中,改良土壤的品质” 。
不用农药进行“高效”除草,全靠人工拔草,郭亚培地里的野草常常是“拔了又长、长了又拔”,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成本。
在汝河河畔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里,郭亚培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除了观察庄稼的长势、研究土壤的成分,他还积极推行秸秆还田,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防治。常年在阳光下曝晒,郭亚培的皮肤与旁人有明显的色差,但在他看来,“因为自己热爱这一行,并不觉得累”。
5月24日,郭亚培在地里察看绿小麦的长势,他的背后是成片的黑小麦。绿小麦有食、药兼有之功效,其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保健功效;黑小麦具有高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特点。
在经过改良的土壤上种出的小麦的麦香味儿更浓、口感更佳、品质更好。一年后,郭亚培将小麦磨成面粉给村民们试吃,许多之前并不看好他的村民直言:“他的面确实跟别人家的不一样”。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面粉,这让郭亚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努力朝“功能元素农业”的方向发展。
把握每一次学习机会
把自己变成“三好学生”
为了让“功能元素农业”更好地实施,他“只要一打听到有学习的机会,几乎是能去就去,硬把自己变成了‘三好生’”。
200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堂分享会上,郭亚培第一次见到了他眼中的“宝贝”——功能农产品黑小麦和绿小麦,“还有这种颜色的小麦?跟之前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一下就兴奋了。”郭亚培回忆。
多穗小麦(左)和黑小麦(右) 受访者供图
通过学习,郭亚培了解到黑小麦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硒元素更是高出普通小麦十多倍,长期食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回来后,他便开始尝试种植黑小麦。
第一年50亩的试种让郭亚培“尝到了甜头”,2009年,他又把麦田扩大到80亩,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由于第二年种的人太多,采购方将价格一压再压,“如果卖,一亩地还要赔近两百元,如果不卖,80亩的麦子怎么办?”这让郭亚培左右为难。
就在郭亚培一筹莫展的时候,妻子无意中的一句话让他看到了希望——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小麦磨成面粉,加工后再销售呢?
郭亚培豁然开朗,他随即买来一台石磨机,将80亩的小麦全部磨成面粉推向市场。经过加工后的小麦在当年全部售罄。
庆幸之余,这次“化危为机”的经历也让一心扑在麦子种植上的郭亚培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次波折也让自己开始转变发展思路,过去只看眼前利益盲目跟风是不行的,还得考虑发展空间,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2012年,郭亚培与妻子一起成立了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将自己种的玉米、麦子、大豆、黑绿豆、黑花生等数十种特色谷物进行加工,买设备、建仓库、注册商标、进行销售,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了具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功能性农产品。
同年,郭亚培又建起了占地760亩的无公害水果种植基地。在基地门口,一行“立足功能元素农业,让农产品进入功能时代,实现亿万家庭健康长寿”的标语赫然在目,郭亚培笑言:“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动力。”
建立产学研基地
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03年到2020年,从最初的60亩扩展到如今的2000多亩田地,郭亚培的返乡创业梦正在一步步实现,而他从没忘记周边的父老乡亲。
2016年,郭亚培为贫困户免费提供4000余斤优质黑小麦、黑花生等种子,还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了51个就业岗位。
2017年9月,公司又采取“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吸纳了周围的8个行政村的300余户村民加入,并与242户贫困户签订了种植协议,规定公司提供种子、植保等物资以及技术指导,贫困户负责种植高效小麦,待小麦成熟后,基地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郭亚培是郏县郭亚培小麦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也是郏县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已有76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郭亚培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把总价值10万余元的蔬菜、粮食等物资送到医院、疫情值班卡点和敬老院。
得知自己入选“出彩河南人”201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郭亚培说:“这份荣誉离不开政府、家人、朋友的支持,自己的本事再大,一个人也是扛不了这个重担的。”
郭亚培介绍,下一步自己一方面需要“往回看”,不断完善园区设施和加工链条;另一方面,他也要“对外说”,把自己经历过的坎坷传授给返乡投身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做土壤修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必须把‘功能元素农业’的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