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范坤鹏 通讯员 丁雯雯)“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2020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子张琦飞,正和同学守在电脑前一起收看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直播。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让青年学子们热血沸腾,而张琦飞却感动得湿了眼眶。
过去的2020年,对24岁的张琦飞来说,确实“了不起”。他负责的《国内首创——LCD镀膜钼靶材》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负责的《洛龙钼业集团》项目获第十二届中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南省金奖,作为主要参与人的《河南曹氏百川现代特色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获“新时代·新梦想”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这一切源于他坚守报效祖国的初心,热心公益事业的情怀。
入党报国是他的一直以来的梦想
对于张琦飞来说,党和国家在他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或许我现在已经在工地上打工了”。来自河南省上蔡县邵店镇林屯村的张琦飞谈起国家的资助政策,心中满是感激。“国家的资助政策支持着我,让我有到科大读研的机会。能够读大学、读研究生,还能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怀着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激,入党报国一直是张琦飞心中的梦想。
自打2018年9月,张琦飞就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间,他积极上进、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学习成绩连续两年名列年级前茅。2020年6月,他如愿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进入党组织的怀抱。
“报效祖国必须有过硬本领。”张琦飞践行诺言。2018年10月,张琦飞进入研究课题——纯钼靶材研发。作为国家重大需求的课题,“纯钼靶材研发”需要突破纯钼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制备高品质国产钼靶,方能打破国外垄断。
在导师王爱琴教授的指导下,张琦飞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聚焦高纯钼靶制备这一“卡脖子”技术难题,探明了纯钼靶材热加工成型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性能调控机制,优化并提出纯钼靶材制备工艺准则。其间,张琦飞发表论文2篇,申报发明专利3项。目前,研究成果已投入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热心公益不遗余力
科研学习之余,张琦飞还热心社会公益。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张琦飞不顾气候严寒和生命安危,主动报名加入村委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他忠诚履职,同大家伙一起守护村庄。
2020年4月,张琦飞报名参加由《北京日报》与雅歌公益基金联合举办的“提问学长全国大型公益直播”活动,通过线上平台,为疫情期间备考研究生复试的考生答疑解惑。从复试流程到复试内容,从调剂注意事项到研究生生活等方面,张琦飞毫无保留。
“疫情期间,还能了解到这么全面的复试信息,真是太好了”“感谢学长的细心讲解,我现在对复试充满了信心”……整场报告观看量达1400人,张琦飞收获好评如潮。
正是怀着入党报国的初心,怀着对美好时代的感恩,自大学以来,张琦飞数十次把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勤俭节约攒下来的生活费6000多元捐给贫困地区,他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最终,张琦飞被《北京日报》与雅歌公益基金评为“公益之星”,还获得了腾讯公益颁发的“积善成德”“爱心巨匠”等荣誉。
“过去的荣誉,对我来说只是一种鼓励,这只会让我更加坚定奋发学习、报效国家的决心。”张琦飞说,“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的劲头,学好本领来回报社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