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忆肖思远:疫情期间带头捐款 干十几亩地农活不嫌累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李豌 2021-02-20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李豌)肖思远已经离开半年多了,可在肖胜松、刘利霞夫妻俩心里,儿子从未离开。

  2月19日一大早,得知儿子肖思远被授予一等功的消息,刘利霞眼泪抹了一遍又一遍。从儿子出事,刘利霞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在想念儿子,有时候电话响了,总感觉是儿子打来的。

  2月19日,解放军报首次报道了2020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中央军委为战士肖思远追记一等功,同时追记一等功的还有战士王焯冉(河南漯河籍),战士陈祥榕,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被授予荣誉称号。

肖思远

  2月19日,河南青年时报记者赶到英雄肖思远的家乡河南新乡,还原英雄肖思远的另一面。

肖思远家大门

  妈妈除夕晚还给他发压岁红包

  2月11日,除夕晚,在摆满儿子衣服、鞋子等生前遗物的房间,刘利霞还是忍不住又给儿子肖思远的微信上发了一个压岁红包,“虽然知道再也不会接收了,还是没有忍住……”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创伤,恐怕需要这个家庭用漫长的时间去愈合。

  自古忠孝两难全。当国家需要一名战士的时候,他就必须舍弃“小家”,奔赴大义。但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为什么是我”,只会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决心!只因对军人而言,使命永远重于生命!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透过“一等功英雄”这项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循着英雄的身影,让我们再度走进半年多前的喀喇昆仑。

  据解放军报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悍然越线挑衅。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往交涉。交涉过程中,对方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发现战友被围攻,摄像取证的肖思远突围后返回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直至壮烈牺牲。

  “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肖思远的父母当时并不知道,每天给他们打电话哄老两口开心的儿子身处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那里常年覆盖冰雪、高寒缺氧。肖思远的爸爸肖胜松说:“保家卫国是军人职责,即便当初知道那里条件艰苦,我和孩子妈妈一样会支持儿子的选择。”

  “当时他返回去救人是必然的。”这是肖胜松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因为他知道,儿子从16岁开始就憧憬军营,当时的他心里就明白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还有家国和边关。

  假期干十几亩地的农活不嫌累

  肖思远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后,村民们既悲恸又自豪。在他们眼中,肖思远从小就是个友善、懂礼貌的孩子,从小就乐于助人,身上有着一股特有的侠气。

  因为是家族的长孙,当初为了给他起名字,他的三个同辈祖父翻遍了辞典,相中了《诗经》中的“视尔不藏,我思不远”,希望他敏而多思,宁静致远。肖胜松两口子从小也就对肖思远要求格外严,要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严格的家教使肖思远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艰苦朴素、自立自强、乐于助人。

  当兵前,肖思远在家中浇水、打药,农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妈妈刘利霞说,在郑州上大学时放暑假打工挣学费,能不伸手就不伸手,“回到家,十几亩地的农活,从来没有说过累”。

  在父亲肖胜松眼里,儿子是个孝顺的孩子。肖思远的曾祖父在世生病时,他一连十几天晚上照料服侍,曾祖父去世后,只要回家探亲,就去给曾祖母刷锅刷碗。

  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邻居,64岁的陈美青说:“这孩子特善良,无论谁家叫他帮忙的事儿都跑得可快。还经常帮我们这些老人们整理屋子、打扫卫生。”

  “英雄不是一天成为英雄的,他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思远成为‘人民英雄’,是我们村的骄傲,我们感到无上光荣。”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金民动情地说。

  疫情期间第一个到防控卡点值班 带头捐款

  去年疫情期间,肖思远正好回乡探亲。封村后,他第一个到疫情防控卡点值班,这一坚持就是两个月,直到需要回部队;他第一个带头捐款500元。

  “如果用两个词概括思远,那就是仗义、热情。”肖思远从小玩到大的同村好友肖保悦说,这次思远用生命把仗义和担当演绎到了极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肖思远的家乡新乡市延津县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孔子曾带领众弟子在此长期游学,仁者爱人、崇文厚德的精神浸润进了新乡人的骨子里。当“仁者爱人”的大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就是再贫寒,他也一样富有。当勇者不惧的大勇充盈了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再卑微,他也一样尊贵。

  镜头回到2020年6月的喀喇昆仑。

  面对战友被围攻,他没有顿住脚步,更没有评估风险!正如诗人王怀让追记河南英雄李学生的诗赋:“还是秒针的义无反顾,还是冲向下一秒的无比坚定。”

  2021年2月19日,肖思远的母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官微发文《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致敬他,在留言区,校友们纷纷向英雄致敬,“当代青年当以此为楷模”、“有一种坚守,天高地远,有一种战斗岁月无声!作为现役军人,向英雄学长致敬!”。

  英雄哥哥的事迹一直感染着弟弟。肖思远的弟弟在郑州上学,前年,思远探亲结束回部队时,专程到郑州看望弟弟。这个寒假,弟弟常常端详着哥哥的照片,暗下决定,等自己18岁了,也要去保家卫国。

父母此前为肖思远准备的婚房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句肖思远写在日记里的话,一直抚慰着母亲的心。当刘利霞和外人交流时,她伤感的情绪里有一种骄傲:“关键时刻,这是军人的职责。儿子的选择是全家的骄傲”。

责任编辑:张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