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主司机母永奇:“驯龙高手”的十载地下青春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赵墨波 2021-05-14

  人物名片

  母永奇,中铁隧道局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盾构主司机、隧道工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奖项。2021年5月,母永奇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痴迷机械:“熊孩子”偷拆家电搞研究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赵墨波)母永奇于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从小,他就对机械装置有浓厚的兴趣。闹钟、手电筒、收音机、自行车……遇到这些“奇妙”的物件,母永奇总忍不住凑上去仔细看上一会儿。母永奇常常把家里的闹钟、收音机偷偷拆开“研究”,也因此弄坏了不少家里的东西,挨了很多责骂。

  母永奇的父母在老家开办了一个简易的打面站,里面有一整套面粉加工的机器设备,附近的乡邻常常来他家里加工粮食。一袋袋洗净晾干的麦粒倒进轰隆作响的打面机,很快就变成了雪白的面粉。在母永奇的眼睛里,机器能够帮助人们又快又好地做事,又不知疲倦,真是太神奇了。

  每当磨面机需要保养或维修时,父亲在前面拆解机器,母永奇就黏在父亲身后,好奇地观察机器“肚子”里面的东西。看得多了,母永奇逐渐知道了轴承、机油、缸套,也开始帮忙递个零件、拧个螺丝,甚至记下了磨面机的使用方法。有时候父母不在家,又刚好有村民来加工小麦,技痒难耐的母永奇就能独自发动机器,加工面粉。

  2005年,母永奇考上了江西城市职业学院,一门心思想学习机械的他毫不犹豫就填报了机电一体化专业。

  2010年,母永奇参加了中铁隧道局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会。在最后的面试环节,母永奇告诉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如果咱们公司不是让我干机械方面的岗位,我就不去了”。但让母永奇意外和惊讶的是,中铁隧道让自己去搞的机械竟然是盾构机这样的庞然大物。

  工匠精神:驯服“地下蛟龙”盾构机

  母永奇一开始作为学徒参与了宁波地铁1号线的项目建设,并在那里首先接触学习中铁号盾构机。

  由于其所在的盾构机都是在地下工作而无法看到全貌,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对盾构机刀盘切削泥土的概念只能努力地靠想象弥补。直到隧道贯通、盾构机露出刀盘,母永奇才看清楚它的样子。

  盾构机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机械系统,包含刀盘、盾体、主驱动、拼装机、输送机、液压泵站等多个子系统共计数万个零部件,集开挖切削土体、输送渣土、拼装隧道衬砌等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在地铁、铁路、公路、水电等建设项目中隧道挖掘的主力工具。

  最早带着母永奇学习盾构机的师傅是国内首批盾构机主司机。看到自己的师傅把这样的庞然大物驾驶得服服帖帖,母永奇打心眼里觉得佩服和羡慕。盾构机涉及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母永奇查资料、做笔记,跟着师傅拆解学习,仅用3个月就掌握了盾构机的基本操作。

在盾构机操控平台上工作的母永奇(右)

  但是母永奇不满足于此。盾构机在地下行进,所面临的地层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什么时候需要喷洒泡沫剂?什么情况适合膨润土?什么情况需要混合使用?它们的用量如何,比例应该设置多少?母永奇一次次地在实践中总结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宁波地铁1号线项目上,由于前期对渣土改良的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掘进效率比较低。建设单位就要求在项目上再增加一台盾构机追赶工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母永奇反复实验,找到了当地黏土地层的改良方法,使得掘进效率从每天每班的2到3环一下子提高到6环或7环,最终在没有增加盾构机的情况下按时贯通隧道,如期履约。

  青春印记:天南地北地穿江越海

  从宁波、郑州、成都的地铁隧道,到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海底隧道,再到深圳、珠海的市政公路隧道,每一个城市不同的地质结构和土层情况,既给母永奇带来一个个崭新的挑战,又不断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平台。

  2014年,母永奇加入到郑州地铁2号线的建设队伍。由于郑州北部的区域靠近黄河,以沙质地层为主,比较松软,在施工过程中,和母永奇同时掘进的另外一个方向的隧道中出现了盾构机姿态栽头并不断向下沉降的危险情况。

  关键时刻,母永奇参与到紧急救援活动中。他在隧道里连续工作两天两夜,采用增加辅助液压泵站油缸、盾构机下部增加钢衬垫以改变油缸和管片之间受力方向的方法,最终调整了盾构机的姿态和方向,使这场生产事故化险为夷。

  在后来的郑州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的建设中,由于所处位置距离黄河较远,地下土层以黏土为主,更利于盾构机挖掘前进,母永奇带领团队奋勇向前,单班12小时掘进14环,创下了郑州地铁开工建设以来的最高掘进纪录;全长1.6km共计1050环的工程区间,也仅用时80天就大功告成。此后每次回到郑州,母永奇就会转坐一下地铁1号线。看着川流不息的人们能够享受地铁带来的便利,作为地铁隧道最早的开拓者,母永奇觉得非常欣慰。

  短短的10年多时间里,母永奇累计在隧道内工作了近3万小时,累计掘进了20多公里。“我不敢说自己做得好!现在我还正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阶段”。母永奇还想操作更大、更先进的盾构机,去征服更多的复杂土层,开拓更多的隧道。

责任编辑:杨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